血液、尿液中154种毒(药)物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液和尿液中 154 种毒(药)物(见附录 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血液和尿液中154种毒(药)物的筛选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标准血液中154种毒(药)物测定方法检出限为1-10ng/mL(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ISO 3696:1987,MOD)GA/T 122 毒物分析名词术语。
3.原理
本法利用154种常见毒(药)物可在中性、碱性条件下被有机溶剂从血、尿中提取出来的特点,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以保留时间、一对母离子/子离子对进行筛选分析;以保留时间和两对母离子/子离子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4.1 154种毒(药)物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各种毒(药)物对照品适量,用甲醇配成1mg/mL的对照品储备溶液。置于-18ºC冷冻保存,保存期为1年。试验中所用其它浓度的标准溶液均从上述储备液稀释而得,储存在4℃冰箱中,保存期为6个月。
4.2 硼砂缓冲液pH9.2。
4.3 乙醚。
4.4 乙腈色谱纯。
4.5 乙酸胺 1色谱纯。
4.6 甲酸优级纯。
4.7 流动相缓冲液
SF/ZJD0107005-2010
20mmol/L乙酸铵和0.1%甲酸缓冲液:分别称取1.54g乙酸铵和1.84g甲酸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pH值约为4。
5.仪器
5.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
5.2 分析天平感量0.1mg。
5.3 旋涡混合器。
5.4 离心机。
5.5 恒温水浴锅。
5.6 移液器。
5.7 具塞离心试管。
6.测定步骤
6.1 样品预处理取血液或尿液1mL,加入2mL pH9.2硼砂缓冲液后用3.5mL乙醚提取,混旋,离心。上清液于60°C水浴中挥干,残留物中加入100μL乙腈:流动相缓冲液(70: 30)进行溶解,取5μL注入LC-MS/MS。
6.2 测定
6.2.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a) 液相柱:Allure PFPPropyl100mm×2.1mm×5μm或相当者,接C18保护柱;
b) 柱温:室温;
c) 流动相:V(乙腈): V(流动相缓冲液)=70: 30;
d) 流速:200μL/mine) 进样量:5μL;f)
离子源: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
g) 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
h) 去簇电压(DP)、碰撞能量(CE)等参数见附录A。
6.2.2 筛选分析筛选分析选取毒(药)物的一对母离子/子离子。离子驻留时间(DwellTime)为5-10 ms,总循环时间2s。如果检出的色谱峰保留时间与附录A中某种常见毒(药)物的色谱峰保留时间比较,相对误差小于5%,且与空白检材添加该种对照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比较,相对误差小于2.5%,,可以初步认为检材中含有某种常见毒(药)物,并进行确证分析。
确证分析选取毒(药)物的两对母离子/子离子(见附录A),离子驻留时间为200 ms。如果检出的色谱峰保留时间与空白检材添加对照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比较,相对误差小于2%,SF/Z JD0107005-2010并且在扣除背景后的样品质谱图中,均出现所选择的离子对,而且所选择的离子对相对丰度比与添加对照品的离子对相对丰度比之相对误差不超过表1规定的范围,则可判断样品中存在这种化合物。
6.2.3 定量测定
采用外标-校准曲线法或单点法定量。用相同基质空白添加适量目标物对照品制得一系列校准样品,以目标物的的第 1 个母离子/子离子对峰面积对为纵坐标,添加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用校准曲线对检材进行定量。添加浓度应覆盖检材浓度范围。当空白检材中添加目标物浓度在检材中目标物浓度的±50% 以内时,可采用单点校准法来计算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6.3 平行试验
样品应按以上步骤同时平行测定两份。平行试验中两份检材测定结果的双样相对相差若不超过 20%时(腐败检材不超过 30%),结果按两份检材浓度的平均值计算。双样相对相差按式(1)计算
